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资讯详情资讯中心
医药反腐下,化妆品行业这些行为被喊“停”! |
发布时间:2023-08-22 16:37:14 阅读量:13407 本站 |
蝴蝶效应。
一场医药反腐风暴正席卷全国。
在这场“史上最强反腐”中,已有168位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公开通报被查,实际上这一数字或许更多。
医药行业中所有企业、个人都无法置身之外,亦波及医美领域并在化妆品行业掀起波澜。
本次反腐的主导文件《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将聚焦“医疗美容”等重点领域,并严禁医生利用职业身份“违规直播带货获利”或者“假借学术活动名义收受‘红包’”。
一石激起千层浪,A股医美、医药板块迎来“跌”声一片,一众上市公司不得不排着队辟谣,以“玻尿酸”闻名的医美巨头华熙生物也公开回应:医药反腐“对公司影响有限”。中超控股则发布公告,鉴于国家加强对医美行业的管理,决定终止设立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已注销江苏中超医美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工商登记手续。
化妆品行业也人心惶惶。随着功效、安全成为消费者的主要护肤诉求,许多品牌与医生“强绑定”,随着反腐风越刮越猛,敏感时期需要“避风头”成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那么,在化妆品行业,反腐风暴究竟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千亿医美赛道被按下“暂停键”
《工作要点》由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国家市监局,联合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教育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阵容强大,规模空前。换言之,这次反腐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堪称前所未有。
医美也是本轮反腐的重点之一。《工作要点》在第(四)点“整治行业管理中的不正之风问题”和第(十一)点“树牢违法违规行为惩治高压线”中均提到了医美,指出要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无证行医、非法生产经营使用相关药品医疗器械行为,整治查处广告违法行为、违规开展诊疗服务,严格规范收费行为。
截自 《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
“医疗美容产品不是化妆品,应由医生操作使用。”就在不久前,广东省药监局亦发文强调,进行医疗美容,必须在有资质的医疗美容机构内,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操作。
高压之下,各地纷纷掀起自查自纠浪潮。典型如重庆,先是立案查处了重庆米格医疗美容门诊部等10家医美机构,而后又组织26家医美机构签订了《重庆市医疗美容机构守法经营承诺书》。
这无疑给一路狂飙猛进的医美行业按下了“暂停键”。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1891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3998亿元,2030年将达到6382亿元。千亿蓝海赛道吸引了众多入局者,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 年医美企业增长近1万家,亦有多家上市企业宣布跨界布局医美赛道。
医美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亦衍生诸多乱象。“医美行业的问题包括从上游药械厂商到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不规范宣传、私下交易、过度治疗、技术缺陷等。”北京医疗美容争议研究与调解中心理事长刘峰举例,作为医美行业的供应商,药械厂商相当于医美行业的第一道防线,但目前医疗器械设备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非常严重,这意味着厂商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暗藏猫腻。
医美镜医疗美容争议研究调节中心在官方公众号发文指出,中国的肉毒杆菌注射等治疗费用远超欧美国家,但医美机构盈利并不多,钱去了哪里?主要有三个黑洞:上游药械商、转诊渠道居间商、互联网利润海盗。具体而言,上游药械商巧立名目卖高价药械,转诊渠道居间商的佣金高达总交易额的80%,互联网利润海盗则是那些给医美机构提供顾客“信息服务”的平台,据称投产比已经突破1:1。
显然,医美行业正处于暴风雨前夜。刘峰呼吁,药械厂商要积极反思整改,医美机构从业者应该认真遵守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彻底清理出所有的安全隐患和违规操作,才能让医美行业得以长久发展。”
医生为化妆品站台要“凉”了?
医药反腐风也吹到了化妆品行业。
《工作要点》第(九)点“明确‘九项准则’行业底线”,严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违规直播带货获利”;第(十)点“划清‘红包’回扣问题红线”,重点关注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利用执业便利或职业身份,假借学术活动名义,收受‘红包’、回扣的问题。”
截自 《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实际可能是给所有医务人员下了一道禁令,不能利用职业身份,为化妆品“站台”了。
无功效不护肤时代,当“药妆”一词被禁后,“医生”便成了化妆品的宣传法宝。譬如,在抖音、小红书、微博、B站等平台,医生类KOL兴起,在小红书上以“医生护肤”为关键搜索相关词条有16万+,抖音平台上“皮肤科医生”相关账号超200个。
虽然大多皮肤科医生是通过短视频为大众进行护肤科普,但有一些医生刻意“打擦边球”,譬如抖音上某账号认证为“某医院中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科普护肤的同时亦介绍产品,且已开通了橱窗,还有不少账号直接亮出“找我合作上星图”的标签。
“相比其他KOL,医生自带‘光环’,但若利用‘专业权威’为不合格商品吆喝,就相当于职权变现、以权谋私了。”某护肤品牌负责人表示。
对于医生参加行业学术会议,行业资深人士郭晓峰表示,“通常医生参加行业会议都是正规邀约和付费,只要不涉及产品回扣,一般不属于腐败。”
在他看来,这次反腐主要还是“院内腐败”,即对于临床需要的产品进医院是严查重点,这也意味着,长期以医院为主要渠道的功效护肤品或会受到牵连,“存在一定利益输送的概率”。
化妆品与医生合作只剩一种模式
这次被严打的医药企业,不少将触角伸到了化妆品领域。
据《化妆品观察》此前报道,目前我国涉及化妆品业务的医药企业已超过300家,其中不乏片仔癀、云南白药、马应龙等知名药企。而在此次反腐风暴中,某入局化妆品领域的传统医药企业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引发行业震动。
郭晓峰指出,目前入局化妆品和医美领域且同时拥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不少,不排除存在涉及腐败问题的可能,虽然企业个别管理人员落马不会影响企业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但该案例无疑给广大企业敲响了警钟,“行贿受贿常发生在渠道流通方面,相关从业者应该重视本次反腐力度,防微杜渐,以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合法合规的推广”。
而皮肤科医生,因为职业身份的加持以及供职医疗单位的背书,亦与化妆品行业多有交集。
一是直接创建品牌,如,绽妍品牌创始人张颖霆,深耕医药行业长达20余年;博乐达品牌创建者钟锦璐,创业前曾当过多年医生。
二是合作研发产品,比如薇诺娜、玉泽、百植萃等“国货之光”背后,都有一个皮肤科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典型如薇诺娜,在产品研发上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执行院长何黎有着深入的合作。
“国家一直大力支持‘产学研医’和‘医研共创’,只要不涉及非法收入,正常的知识成果转化报酬应该不属于惩治之列。”郭晓峰如是表示。
某业内资深人士亦表示相同观点,“国家鼓励医院、医生和品牌在研发端展开深度合作,而不是在销售端做‘招牌’。”在他看来,反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倒逼医药企业建立合规的管理制度,也促使化妆品企业合理合规的借力医院、医生从研发端夯实竞争力。
“医药重拳反腐也可净化美妆行业环境,属于利好。”上述护肤品牌负责人直言,监管趋严,将引导和规范化妆品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推动企业和医院、医生的合作真正落实到科研上来,从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化妆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