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资讯详情资讯中心
官宣:功效评价能力提升方式来了! |
发布时间:2023-08-22 15:13:58 阅读量:13448 本站 |
随着“成分党”崛起,以及新规下功效元年的到来,功效护肤市场正迎来黄金时代。
据欧睿国际数据,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增速远快过美容个护整体赛道,预计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1010亿元,约占整体护肤品市场的66%。
庞大的市场机遇,吸引众多企业入局掘金,但挑战也如影随形。
一方面,备案收紧,功效评价致使企业开品成本增加、周期拉长,一些功效宣称存在界定模糊、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更是让企业的备案之路如履薄冰。
另一方面,行业监管空前加强,以往充斥市场的“玩概念”“打擦边球”“虚假宣称”“夸大宣传”等短期投机行为,均无处遁形,企业违法成本进一步提高。
在此背景下,若有专业人士对功效宣称评价进行“把关”,企业的掘金之旅势必会少踩坑,“拦路虎”也会迎刃而解。那在行业“人才荒”的当下,企业应该如何提高功效评价能力?
功效宣称评价成产品“标配”
随着《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法规出台,化妆品行业进入功效评价时代,无功效不护肤,功效宣称评价成为产品“标配”,即便原料也需要进行功效检测并提供依据。
新规体系下,监管趋严,化妆品行业开启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拉网式监管时代,处罚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雅诗兰黛、霸王、雅漾等国际大牌接连被虚假宣传绊倒,本土品牌也因“芳疗”“抗衰老”等不规范宣称被罚。值得注意的是,微信也不再是法外之地,如广东嘉梦因在公众号发布虚假广告被罚20万,某销售总监因在朋友圈宣称普通产品“亮白”,导致公司被罚10万元。
产品宣称言必称证据,需求大、利润高,检测机构蓬勃发展的同时,亦迎来最严监管。国家相继出台了《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工作规范》《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检测机构被点名批评,上海某检验机构更是因未按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检验就出具功效测评报告,被罚2.5万元。
毋庸置疑,从原料到品牌,从生产企业到第三方检测机构,从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到电商平台再到线下门店,对功效宣称的强监管已渗透到行业的每个环节、每个角落。诚然,新规提高了企业的备案门槛和违法成本,但良性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既是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合规宣称,迫在眉睫。
培养专业人才是关键
功效宣称是化妆品的核心卖点,是产品营销推广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化妆品功效宣称相关政策施行以来,虚假、夸大宣称功效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与此同时,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监测发现,目前化妆品功效宣称在产品合规性、新功效界定、检验检测方法等方面仍有诸多隐患,需要加以重视和研究。
公众号“湖北药监”亦发文指出,中文博大精深,一些功效宣称到底是新概念还是伪概念,一些似是而非的功效宣称如何理解和认定,一些评价方法和技术是否能够真实反映功效,都存在模糊地带,亟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厘清和明确。
譬如,新规下,祛痘、滋养、修护等原本只需做常规检测的普通化妆品,首次被纳入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的范畴。相比祛痘而言,滋养、修护在人体功效评价试验上的经验比较欠缺,目前官方还未出台统一明确的检测体系和试验方法。
滋养、修护人体功效评价试验该怎么做?这关乎企业高昂的备案成本会否付诸东流,也决定着企业会否因触碰新规红线而被罚。
图源摄图网
专业人才短缺,也是阻碍行业发展的一大桎梏。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颜江瑛,在十六届中国化妆品大会上曾指出,化妆品行业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包含了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美学等多个学科,需要复合型专业人才。
新规提高了行业人员的从业资质门槛,检测机构等第三方配套机构的兴起也加大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目前化妆品行业的“人才荒”,如质量安全负责人一直“一将难求”。
原文:化妆品观察网